-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第17章
-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第18章
-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第19章
-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第20章
-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第21章
欢迎阅读以下章节: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是作者成名小说作品中的主人翁,书中情节起起落落,扣人心弦,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都市异能小说。咱们接着往下看 李鸿章深知,如果再不想办法挽救危局,大清的江山必将断送在他的手中。 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系列铁腕政策,试图挽救大清的危亡。 只不过这些先回答,慈禧一个字也不愿意听。 "李鸿章,你别学洋人那一套,哀家头都晕了。" 训斥完李鸿章,慈禧太后又开口道:"最近府库里面还有多少银子?支出一大笔来,我想要办一个灯会。" 听到这话,李鸿章有点傻眼。 上次办寿宴,已经把钱花的差不多了,几乎没什么钱可以用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 第17章 免费试读
第17章
更不用说朱颖文只是他们的侄子,但朱棣却是他们的兄弟。论亲疏,肯定是朱棣关系更好。
论利益,朱棣当皇帝之后,肯定不会对他们这些兄弟们下手。
所以朱允炆想要讨伐朱棣,结果第一个措施就遇到了难题。
各路藩王根本就不愿意搭理朝廷的调令,对朱棣下手,甚至还有人带了兵马,去帮朱棣!
得知了这个消息,朱允炆气的一连摔了好几个杯子。
"反了反了!"
"朕就知道,我的这些叔叔们都是狼子野心之辈,朕让他们率兵勤王,他们转头去帮朱棣这个乱成贼子!"
"要不是tຊ因为现在要全力对付朱棣,朕定要把这些藩王连根拔起!"
朱允炆的愤怒并未让他失去理智。
他知道,此时最重要的是迅速集结兵力,应对朱棣的威胁。
于是他下令从各地征兵,同时加强对京城的防守。
然而朱棣的势力却在迅速扩大。
他的军队在战场上接连获胜,许多忠于朝廷的将领纷纷倒戈,投靠了朱棣。
这使得朱允炆的处境更加艰难。
朱允炆意识到,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击败朱棣。
他开始寻求外援,希望其他藩王能够支持自己。
然而这些藩王大多保持中立,不愿卷入这场争斗。
"派兵部尚书李景隆,大将常茂觐见!"
感觉到了压力,朱允炆连忙召集大臣,商讨该如何对付朱棣。
"李景隆,你新兵招募的怎么样了?训练出结果了吗?如今贼子已经快要入京,务必要赶紧镇压下去!"
"还有常茂,你这个讨逆大将军究竟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朱棣到现在,不仅活得好好的,甚至越征战越气势足!"
"陛下,臣已尽力招募新兵,但目前训练尚需时日。"
"贼子朱棣势大,臣等正竭力应对。"李景隆回答道。
"常茂,你身为讨逆大将军,为何迟迟未能消灭朱棣?"朱允炆质问道。
"陛下,臣已率军多次出击,无奈朱棣用兵如神,我军难以取胜。"常茂解释道。
朱允炆闻言,不禁眉头紧锁,心中焦虑万分。
他明白,单靠朝廷的力量,很难击败朱棣。
"陛下,如今之势,唯有寻求外援,方可化解危机。"一位大臣进言道。
"外援?"
朱允炆沉吟片刻,忽然眼前一亮:"对,可以寻求外援。"
"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陛下,宁王朱权,手握重兵,乃北方屏障。"
"若能得他相助,定能击退朱棣。"另一位大臣建议。
朱允炆点了点头,决定派使臣前往宁王朱权处,寻求他的支持。
同时,他命令李景隆和常茂继续加强京城的防守,做好应对朱棣进攻的准备。
宁王朱权接到朱允炆的求援信,心中犹豫不决。
他虽与朱棣同为藩王,但关系并不密切。
而且,他也明白,一旦卷入这场争斗,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王爷,朱允炆虽然年幼,但毕竟是先帝指定的继承人。"
"若是我们助他击败朱棣,岂不是不负先帝遗命?"朱权的亲信说道。
"话虽如此,但朱棣如今势力强大,若是我们不相助,恐怕也难逃厄运。"朱权沉吟道。
经过一番思量,朱权决定保持中立,既不帮助朱允炆,也不支持朱棣。
他回复朱允炆,表示自己将坚守封地,不参与这场争斗。
朱允炆收到朱权的回复,心中不禁失望。
不过他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其他藩王大多会选择中立,不愿卷入这场争斗。
面对朱棣日益强大的威胁,朱允炆决定铤而走险,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
他下令从各地调集更多兵力,同时加强京城的防御工事,准备与朱棣决一死战。
却未曾想,此刻的朱棣已经长驱直入,来到了京城之外。
实际上自从发动靖难,朱棣的日子也不好过,毕竟他没什么兵马,更没什么势力。
说是要清君侧,实际上是一直在被大军撵着跑。
毕竟目前全国上下,整个大明朝都掌握在朱允炆手里。
这样的情况下,朱棣能够保证自己不被抓到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一次他长驱直入,直捣京城,也是在赌。
他在赌京城防备空虚,能够被他一举拿下,毕竟擒贼先擒王,只要抓到了朱允炆,这场战争马上就能结束。
朱允炆得知朱棣已经抵达京城之外,心中大惊。
他知道,这一次的战斗将是决定性的。他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陛下,朱棣此番来势汹汹,我京城兵力有限,恐难以抵挡。"一位大臣担忧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京城的防守,同时尽快调集各地兵力前来支援。"另一位大臣建议。
朱允炆点了点头,他知道现在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才能保住江山。
他下令加强京城的防守,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各地,要求他们迅速派兵支援。
然而各地的兵力调动需要时间,而朱棣的军队已经逼近京城。
朱允炆决定亲自率领京城的守军,与朱棣展开决战。
朱棣率领军队来到京城,看到城墙上戒备森严,知道朱允炆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决定先派人进城劝降,希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陛下,臣以为,朱棣此番前来,不过是虚张声势。"
一位大臣对朱允炆说道:"只要陛下坚守城池,等待各地援军到来,定能击败朱棣。"
朱允炆点了点头,他知道现在只能依靠京城的守军,以及各地的援军。
他下令守军严防死守,不得让朱棣的军队踏入京城半步。
朱棣看到京城守军士气高昂,知道强行攻城并非上策。
他决定采取围城的策略,切断京城的粮食和物资供应,迫使朱允炆投降。
于是朱棣命令军队将京城团团围住,切断了京城的粮食和物资供应。
京城内的守军和百姓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许多人开始感到恐慌。
朱允炆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京城将会不攻自破。
他决定冒险突围,与朱棣展开决战。
......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 第17章 试读结束。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 第18章 免费试读
第18章
在一次深夜,朱允炆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悄悄打开城门,向朱棣的军营发起突袭。朱棣没有料到朱允炆会主动出击,一时间措手不及。
朱允炆率领部队奋勇杀敌,突破了朱棣的防线。
然而朱允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朱棣的勇武。
朱棣的军队很快从混乱中恢复过来,开始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朱允炆的部队虽然骁勇善战,但在人数和战斗力上仍然处于劣势。
朱棣的将领们身经百战,他们迅速调整战术,将朱允炆的军队包围起来。
朱允炆见形势不妙,便下令撤退。
可朱棣的军队紧追不舍,朱允炆的部队在撤退途中遭受重创,损失惨重。
朱允炆不得不放弃突袭计划,率领残部退回城内。
刚入城没多久,后方就开始火光冲天。
"城破了!"
"贼子杀进来了!"
"快护驾!"
听到了喧哗声,朱允炆内心一紧,连忙逃往皇宫。
只不过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随着城破,朱棣大军很快就席卷了整个京城。
他朱允炆成了瓮中之鳖。
而京城守卫人数并不多,根本不可能挡得住朱棣,也就是说他被朱棣抓住只是时间问题。
"皇后,恐怕咱们活不过今日了。"
朱允炆看着自己的妻子,表情异常沉重。
"陛下,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皇后坚定地说。
朱允炆心中涌起一股悲壮之情,他明白皇后说的是实话。事已至此,他必须放手一搏。
"皇后,你带着一些忠臣,趁着夜色,从密道离开京城。"朱允炆吩咐道。
"陛下,我不走!我要与你同生共死!"皇后坚定地拒绝了朱允炆的提议。
朱允炆无奈,只好转而向身边的侍卫吩咐:"你们护送皇后离开,务必确保她的安全。"
侍卫们领命,但是皇后却宁死不从。
朱允炆看着皇后,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
"既然如此,今日我们一起赴死。"
与此同时,朱棣的大军已经逼近皇宫。
朱允炆知道,他必须尽快组织起最后的防线,争取拖延时间。
他迅速召集了身边的亲信,安排他们各司其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决战。
"陛下,臣愿为您誓死效忠!"一位忠诚的老臣激动地说。
朱允炆感动地看着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谢谢,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大明的江山,为了天下的百姓!"
在朱允炆的鼓舞下,众人燃起了斗志,决心与朱棣决一死战。
但他们明白,这场战斗注定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
朱棣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入皇宫,与朱允炆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朱允炆身先士卒,带领着士兵们奋力抵抗。
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朱允炆的军队虽然英勇,但仍然无法抵挡朱棣大军的攻势。
他们节节败退,完全无力阻止。朱允炆且战且退,然后慢慢的退到了皇宫之中。
眼看四周都是喊杀之声,朱允炆看了一眼自己的妻儿,然后毅然决然的用烛台点燃了皇宫。
大火熊熊而起,很快就蔓延到了四周。
火光里面,朱允炆满脸的悲痛,感觉自己对不起妻儿,更对不起已经逝去的祖父朱元璋。
当皇帝当到他这个样子,不仅被逼的自焚,连朱元璋传下来的皇位也丢了。
"朱棣那个乱臣贼子,休想获得正统承认,朕哪怕自焚明智,这大明江山也永远是朕的,朱棣永远是乱臣贼子!"
宫门之外,朱棣看着熊熊燃烧的皇宫,心中百感交tຊ集。
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胜利,并非意味着江山易主,而是一场新的挑战的开始。
"陛下,朱允炆已死,大明江山已经易主。"一位将领上前报告。
朱棣沉默不语,看着燃烧的皇宫,心中对朱允炆的恨意并未减少。
虽然朱允炆已死,但朱允炆的追随者和拥护者仍然遍布天下,他不得不面对这些人的反抗和反抗。
"陛下,接下来该如何处置?"将领问道。
朱棣沉思片刻,然后下令:"让士兵们灭火,保护皇宫。"
"同时,立即召见文武百官,宣布大明新皇帝登基。"
将领领命而去,朱棣则默默地看着燃烧的皇宫,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朱允炆自焚明志,他这是完全不想把皇位让给我,哪怕是死,他也不愿意看到我这个叔叔,夺下了天下江山。"
自己即将登上皇位,成为大明的新皇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将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和尊重。
不久,文武百官齐聚朝堂,朱棣宣布自己登基,改元永乐,成为大明新皇帝。
然而朝堂上却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一些大臣对朱棣的即位表示不满,认为他是通过武力夺取皇位,并非正统。
朱棣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焦虑。
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皇位,否则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于是,朱棣下令,对朱允炆的追随者和拥护者进行清洗,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打压地方势力,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此外,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争取天下人的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大明江山逐渐稳定下来,朱棣的皇位也逐渐得到认可。
然而,他心中始终无法释怀,对朱允炆的恨意和对皇位的忧虑始终困扰着他。
在位的二十余年里,朱棣始终励精图治,努力开创一个盛世,以证明自己的统治是正当的。
可他始终无法摆脱对朱允炆的愧疚和对皇位的担忧,这使得他的统治生涯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夺得江山的那一个晚上,熊熊燃烧的大火,始终萦绕在朱棣心中,也经常出现在他的梦里。
朱棣时常做梦,会梦见朱元璋训斥他。
骂他不是一个好儿子,身为叔叔却和侄子抢皇位,还逼死了侄子。
所以朱棣只能更加的励精图治,努力的证明给全天下人,给死去的父皇,证明自己有能力当好皇帝。
......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 第18章 试读结束。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 第19章 免费试读
第19章
明朝。万历皇帝看着张居正这三个字,陷入了沉默。
张居正是帝师,也是大明的首辅。
从权力上来说,张居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以他这样的身份,单单是做过皇帝的老师,也能够赢得生前身后名,根本不需要再搞什么变法,这完全是多此一举。
而身为大明首辅,张居正也只需要做一个糊裱匠,糊弄一下就行。
但偏偏张居正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那就是变法。
一条鞭法不知道触动了多少人的利益,乡绅权贵,帝国大员,甚至是他这位皇帝,都因为变法利益受损。
而张居正本人,却从来没有在这其中得到什么好处。
根据万历皇帝的了解,张居正的全楚会馆,一年的花销不过两千两。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万历皇帝对于张居正,是逐渐不满的。
因为变法一定会动摇到皇帝的权力,万历皇帝喜好花钱,爱好奢靡。
他的内库,经常就是几万甚至好几十万的银子花出去,与之对应的是天下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不堪。
世家大族高举土地兼并的屠刀,剥削下层百姓,矛盾已经激化到了极点,甚至土地兼并都已经到了无法可兼的地步。
百姓的日子活不下去,各地的豪族拥有大量的土地形成了割据势力。
北方草原一直对大明的土地虎视眈眈,东南沿海的倭寇也动荡不安。
沿海一带有许多红毛番不断的进行贸易,掠夺大明的资源,吕宋身为藩属国,落入了殖民者的手中,大明也无力征讨。
此刻的大明朝,只能说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居正变法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万历皇帝偶尔也想,自己要当一个好皇帝。
道爷二十年不上朝,只知道炼丹修仙。
海瑞直接骂他"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张居正斥责道爷沉迷于修仙炼道,是懦夫。
万历皇帝偶尔也想,自己不要学道爷,弃祖宗江山于不顾。
他也想当一个好皇帝,光复大明,振兴山河。
然而……这实在是太难了。
年轻的时候,张居正当他的老师,就一直给他灌输这种念头。
那个时候万历皇帝尚且还有一点雄心。
但随着他正式接过皇帝的宝座,开始亲政,就发现这件事情完全和他想的不一样。
朝中的大臣文官们,一个比一个滑头,不是骂他这位皇帝,就是骂张居正。
实事一点不干,整天只知道互相弹劾。
户部尚书天天哭穷,说国家没钱。
礼部尚书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不允许他有丝毫逾越礼法的行为。
至于兵部尚书……有和没有也没什么区别,毕竟大明的军队已经从根子里开始腐烂。
此刻的大明天下除了戚继光,剩下的完全称不上是军队。
内阁里面,彼此也是不断的党政。
而那帮清流贱孺,就是每天不断的朝天阙。
这帮人谁都敢骂,偏偏按照祖宗成法,万历皇帝还不能对他们下死手。
对他们打骂,反而成全了他们的名声。
要是拉出去砍头,天下文人立刻就会群情激奋。
这样一番折腾下来,万里皇帝也不想当一个好皇帝了。
他只想当一个甩手掌柜,反正江山只要不倾覆在他手里,他就无所谓。
这也是他为什么喜欢花钱,好大喜功,爱好奢靡的原因。
无非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只是前一段时间,张居正开始克扣他的银子,这就让万历皇帝无法忍让了。
朝堂之上的大小事务,张居正都是一言九鼎,比他还像皇帝,这本来就让万历格外的不满。
如今连花钱也不让他花,那他当皇帝还有什么意思?
变法是为了图强,不是为了限制皇权!
所以万历皇帝渐渐的,看张居正不顺眼。
吵了几次之后,张居正意识到了什么,开始上疏请求致仕。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上的光幕出现了……
"张居正啊……"
万历皇帝又拿起了张居正请求志士的疏奏,内心变得格外复杂。
"来人,去请张居正过来,朕有事和他说。"
"这……陛下,宫门已经落锁,现在喊首辅过来,恐怕有些不合规矩。"
贴身太监冯保脸上出现了一丝为难。
"你这个狗东西,你也不听我的话?朕的话就是规矩!"
万历皇帝怒目圆睁,手中的奏章被攥得紧紧的。
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好吧,陛下,奴才这就去办。"
冯保赶紧低头,匆匆离去。
万历皇帝坐在龙椅上,低头看着手中的疏奏,心中思绪万千。
张居正的请求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一方面,他明白张居正的提议对朝政有益,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张居正的势力过大,会对自己的皇权产生威胁。
"陛下,张居正首辅到。"
冯保的声音打断了万历皇帝的思绪。
他抬头一看,张居正已经站在了大殿之中,神情严肃。
"首辅,你为何要致仕?"
万历皇帝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问道。
张居正面不改色,他恭敬地答道:"陛下,臣一心为国几十载,如今变法却难以维系,从上到下全都是臣的敌人,继续待在朝堂之上,也不过是惹人生厌。"
"所以微臣祈求告老还乡,还请陛下念在微臣以往的功劳上,准许微臣归隐田园,颐养天年。"
万历皇帝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
张居正的回答让他感到既意外又无奈。
他深知张居正的才干和忠诚,但也明白朝堂的局势复杂多变,张居正的离去可能会对朝政产生重大影响。
"首辅,朕理解你的苦衷。"
"然而,你作为朝廷的中流砥柱,怎能在此时离去?"
"朕需要你的辅佐,国家也需要你的智慧。"万历皇帝试图劝说张居正。
张居正面露难色,他沉吟片刻后,回答道:"陛下,微臣并非不愿为国家效力,只是如今变法阻力重重,微臣实在无力回天。"
"若陛下准许微臣归隐,臣定当为朝廷祈祷,愿国家繁荣昌盛。"
万历皇帝见张居正态度坚决,知道无法轻易改变他的心意。
他站起身,在殿内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
"首辅,既然你心意已决,朕也不好强人所难。"万历皇帝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张居正面露感激之色,他躬身道:"谢陛下体恤。"
......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 第19章 试读结束。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 第20章 免费试读
第20章
原本的历史之中,张居正死后很tຊ快就被清算,不仅被抄家,一家老小也未能幸免。万里皇帝充分体现了,帝王的无情。
然而在这个时空之中,他终究还是留情了。
张居正告老还乡,死后他的一家人依旧平安的活着。
……
【努尔哈赤建立大清,以"七大恨"伐明,后在萨尔浒战役中,大败明军。】
【崇祯皇帝以自缢的方式,捍卫着天子守国门的最后诺言。】
【吴三桂引清兵入山海关。】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此同时康熙继位。】
【四阿哥在九子夺嫡中胜出,雍正登基。】
【世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上线,封建王朝的末日狂欢,康雍乾盛世到来。】
【然而此刻,史上四百二十二位帝王与无数的英雄豪杰恐怕都没有想到,这气势磅礴,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在二十四个小时中的最后一个小时,迎来了惊天巨变。】
……
"有一说一,李自成真的可惜了,如果是天下江山依然在汉人手里,那就不需要愚民,不需要闭关锁国来维持自己的统治,那么今日之华夏一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气象。"
"康熙和雍正算得上是明君,这点我很认同,但如果说乾隆盛世,也算在其中的话,那就是一个笑话了。"
"乾隆皇帝的确是一个绝顶的聪明人,他让封建王朝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顶峰,但他可却算不上一个好皇帝,缔造出来的也不是什么盛世……"
"有一个好爹和一个好爷爷,给他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哪怕是头猪坐在乾隆那个位置上,不做什么大的改变也依旧能够迎来盛世。"
"只能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让清朝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找到一个统治广袤地域和庞大民族的办法,但偏偏这个办法又成了大清衰弱的根源。"
"很快历史就要翻开新的一页,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
清朝。
康熙皇帝表情略微有些古怪。
"朕都没有想好立谁为储君,让哪一个儿子来继承大统,却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老四夺嫡成功……"
本来想把老四喊过来批评一顿,毕竟老四平常不显山不漏水,看起来平庸无比,实在是难堪大任。
然而转身一想,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似乎很不错,说他勤政爱民,说他是个明君……
也许,老师并不是平庸,只是中庸,擅长明哲保身?
这样一想,康熙皇帝顿时又觉得,让老四来当皇帝似乎也不是什么错事。
至少把皇位交给其他人,他无法保证会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交给老四,他一定会勤勤恳恳。
所以犹豫了片刻,康熙皇帝开口道:"来人,把老四喊过来。"
康熙皇帝坐在龙椅上,心中思绪万千。
他回想起老四的种种表现,发现他确实一直低调行事,但内心却充满了智慧和谋略。
或许,这就是中庸之道的体现,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皇上,四皇子到。"太监的声音打断了康熙的思绪。
四皇子走了进来,恭敬地向康熙皇帝行礼。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让康熙皇帝不由得心生感慨。
"老四,朕今天找你来,是想和你谈谈立储之事。"康熙皇帝开口道。
老四微微一愣,随即恭敬地回答:"父皇,儿臣对皇位并无觊觎之心,只想为国家效力,为父皇分忧。"
"你的表现,朕都看在眼里。"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赞许道:"你行事低调,但内心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智慧。"
"朕认为,你将来会成为一个好皇帝。"
老四闻言,连忙跪下谢恩:"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厚望。"
"好,那朕就宣布,立你为储君,继承大统。"康熙皇帝坚定地说。
老四再次谢恩,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责任感。
他知道,自己即将走上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但他有信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开创一个辉煌的时代。
……
另外一个时空,大清这个时候,已经是乾隆皇帝的时代。
他看着评论区对自己的鄙夷和谩骂,气得连饭都吃不下了。
"大胆!大胆!这帮刁民,居然敢如此侮辱朕!真是气煞我也!"
说他不是明君,说他统治的时代不是盛世,甚至还有人说清朝实亡于乾隆……
乾隆皇帝又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可是这气,他就算咽不下也得咽……
因为这是后人的评价,是天上神人的展示,还能飞到天上去,穿越到未来中,把那些嚼舌根的人抓起来不成?
到了那个时候大清早就亡了!
"唉!"
站起来指了指天空,乾隆皇帝又颓然的坐在椅子上,满脸都是不解。
"为什么要说朕是昏君?"
见到乾隆皇帝如此表现,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已经被气炸了,所以无人敢开口说话。
大家把目光全都集中在和珅身上,希望他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和珅显然也注意到了大家的目光,表情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出头,谁能保证乾隆皇帝不会一气之下把他给砍了?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这个时候老老实实的缩头就行,何必非要站出来?
只不过众人的目光实在是太锐利了,和珅有些顶不住压力,只能一路小跑,跪在了乾隆皇帝面前。
"陛下,您息怒。"
和珅低声说道:"臣以为,只是后世的那帮刁民,对陛下的决策有所质疑罢了,陛下您可是千古圣君,千万不要被这些谗言所打倒。"
乾隆皇帝闻言,脸色稍稍缓和,但仍然紧皱着眉头:"那朕要如何应对这质疑?"
和珅略一沉吟,道:"陛下,一朝天子一朝臣,后世之人并不了解陛下,听风就是雨。"
"大字不识一个的屁民,又怎么能理解您的伟大?想来这一定是后世有心之人,特意污蔑陛下,所以才广传谣言,让大家误会了陛下!"
和珅这句话的意思就一个,那就是并不是乾隆的错,已经是有人在污蔑!
不得不说和珅还是有两把刷子,乾隆皇帝听了这一番解释,心情倒是好了许多。
......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 第20章 试读结束。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 第21章 免费试读
第21章
【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慈禧垂帘听政,发起洋务运动。】
【日本崛起,与甲午战争中全歼北洋水师,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同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在一天中的最后四分钟,清朝被迫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签订辛丑条约,从此刻起华夏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后三分钟,同盟会成立。】
【最后两分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登基。】
【最后一分钟,孙先生领导辛亥革命,2132年的帝制宣告终结,封建王朝彻底成为过去。】
【历史从此刻开始,也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以上便是华夏古代时浓缩成一天的全部内容。】
……
"清朝的后期不断的割地赔款,狗来了都能够踢上两脚,还不如赶紧灭亡算了。"
"说实话慈禧那个老女人是真的能花钱,把持朝政几十年,过个大寿居然花掉了北洋水师的军费。"
"据说光绪帝是被毒死的,因为慈禧并不想交还手中的权力,也不愿意支持变法维新。"
"所以说封建统治是很落后的,当一样东西不太适合这个世界,那么就注定被世界所淘汰,任何胆敢阻拦的人都会被历史的滚滚洪流碾压的粉碎。"
"说起来也是很搞笑,雍正的时候九子夺嫡,感觉皇子们个个都是人才,到了清朝晚期,皇室连嫡系的血脉都传承不下去。"
"恐怕自认为大清江山能够代代相传,认为自己是千古圣君的乾隆,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后代溥仪,身为皇帝进紫禁城,还需要买票吧?"
"那个时候溥仪只是一个普通的花匠,他已经不是皇帝了,从此之后华夏大地上永远都不会出现皇帝了。"
……
秦朝。
秦始皇瞳孔剧缩,感觉看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一样。
"华夏大地上从此之后没有皇帝了……这是什么意思?"
说实话,这句话因为诸天万界通行的翻译问题,秦始皇完全能够看得懂。
可是连起来秦始皇却完全无法理解。
如果华夏大地上没有皇帝了,那谁来统治普通的百姓?
天下由谁来代领?黎民谁来保护?
要知道哪怕周朝灭亡,天下陷入了战乱,但也是有许多诸侯王的。
他们名义上虽然不是天子,只是诸侯王,但实际上他们行使的是天子的权利。
而他身为开天辟地的始皇帝,更是奋六世之余烈一扫六合,直接实现了华夏大地的大一统。
因此他就是目前华夏大地的皇帝。
而且秦始皇也能通过天上的光幕,知道在哪怕两千多年以tຊ后,那个叫做清朝的国家也依然是有皇帝的。
然而从那个叫做溥仪的人之后,华夏大地居然没有皇帝了?!
"朕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秦始皇独自沉吟,其他人也不敢开口打断。
涉及到这么敏感的问题,哪怕是李斯,也只有低头装作没有听到的份儿。
……
汉朝。
汉高祖刘邦衣衫不整,放浪形骸。
他松松垮垮的坐在龙椅上,一边端着美酒,一边肆意的点评。
"天下之大,但凡只要是英雄豪杰,都想要争夺,华夏大地又怎么可能没有皇帝呢?"
"这万万人之上,予取予求,生杀予夺的大权,不可能有人抵挡住诱惑!"
刘邦并不相信,两千多年之后,华夏大地的皇帝真的会消失。
就算是消失,消失的也只是皇帝这个称呼,作为从底层爬起来的皇帝,刘邦非常清楚只要有人,就一定会有不同的权利!
掌握了实质的权利,那就是真正的皇帝,称呼什么的完全不值一提。
听到刘邦这样说,一旁早就看他有些不满的吕雉忍不住开口反驳道:"那也未必,陛下以己度人,觉得天下英雄都和你一个样?还是说你能代表天下的英雄?"
刘邦闻言哈哈一笑,并不在意这番话里面的讥讽,而是认真地吹嘘道:"我一定是天下最英雄的人物!"
"想当年我不过是泗水亭的小亭长,谁又能预料得到,如今我拥有天下江山?"
这就是刘邦,一个痞里痞气,丝毫不注重规则和威严,率性随意却又富有智慧的皇帝。
……
唐朝。
李世民看了看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又仔细的阅读了一下那一连串的条约,脸上露出了浓郁的失望之色。
"朕以为,时代是在发展的,古之贤王未必会有如今大儒们的学问高,国家力量也一定会随着时间流逝,一朝要比一朝强。"
"然而如今我身为天可汗,大唐受四海臣服,万邦朝贺,乃是有大繁荣大气象的。"
"可是后世的清朝,不是打败仗,就是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蛮夷可以随便欺负华夏,而我华夏大地却无一战之力。"
"真是可叹可悲!"
这是李世民尤其在意的一点。
他知道一个国家总是兴衰往复,彼此更迭,所以如果只是发生动荡,出现了内乱,哪怕是百姓揭竿而起,创立了新的王朝。
李世民也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因为在他看来这都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
然而输给异族蛮夷之辈,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尤其是输了不止一次,而是谁都打不赢,不断的割地赔款,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这种屈辱对于身为天可汗的李世民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
他看着朝堂之下的文武百官,深深地叹了口气。
"众爱卿,如今我大唐虽然繁荣昌盛,但未来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
"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成就而自满,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文武百官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他们知道,李世民的担忧不无道理。
未来的道路上,依旧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李世民看着朝堂下的文武百官,心中感慨万分。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些贤臣良将的辅佐。
在他的领导下,大唐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
......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 第21章 试读结束。